引言:作为一本书的诗篇
对许多人来说,《诗篇》似乎是一系列各自独立、鼓舞人心的诗歌合集。但如果整本《诗篇》是被有意地汇编成一本书,一本能作为钥匙,解开圣经宏大叙事的书呢?通过理解《诗篇》的全貌——可以说是其“旅程的目的地”——我们便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与功用。
1. 作为正典中桥梁的诗篇
在圣经正典中,《诗篇》扮演着“圣灵之歌”的角色,连接着旧约与新约。耶稣基督自己也曾提到,经文分为三部分:“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加福音 24:44)
在这种划分中,摩西的律法可被视为“天父的教导”,先知的书可被视为圣子及其子民的历史旅程,而诗篇则是“圣灵之歌”。《诗篇》为之前的律法和先知书带来了新的亮光,并且,它也为新约的终章做了预备。因此,新约中包含了大量对《诗篇》的引用。
2. 作为重建神居所之叙事的诗篇
整本圣经讲述的是重建因亚当堕落而失去的神之居所的故事。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创世记 3:24)
继亚当被逐出伊甸园、该隐随后离去所开启的堕落叙事之后,圣经呈现了一段恢复的叙事。这条从亚伯拉罕到摩西、约书亚、大卫和所罗门的道路,展示了神的城被重建、伊甸园得以更新的过程。《诗篇》深刻地反映了这个重建的故事。
3. 诗篇的解释框架
要理解《诗篇》在整本圣经中的作用,必须了解贯穿整个圣经叙事的几个关键框架。
三层模型
圣经世界常被描绘成一个神圣的三层结构,如“天、地、海”或圣殿的“院子、圣所、至圣所”。这代表了一个等级化的世界模型,越靠近神,其神圣性就越高。它也是理解包括《诗篇》在内的整本圣经的一把钥匙。
重建神的居所
在整本圣经中,神的居所这一主题以各种形式出现。“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诗篇 15:1)。在哪里可以遇见神,以及谁配站在祂的圣所,是阅读经文的核心主题。
圣约框架
神与亚当、亚伯拉罕、摩西和大卫所立的圣约,是重建祂居所的路线图。每一个约都建立在前一个约的基础之上,揭示了一个宏大而渐进的计划:
在亚当之约中失去“神的居所”(伊甸园),确立了恢复的目标。
亚伯拉罕之约应许了将居住在这居所的“土地”和“子民”。
摩西之约为这些子民提供了与神同住的“律法”,以及“应许之地和会幕”。
大卫之约应许了将治理子民的“君王”,以及“圣城和圣殿”这一永久的居所。
这个以“谁是继承人,继承什么?”为核心的圣约视角,阐明了许多诗篇是如何探讨大卫之约的实现以及神子民身份的。
纪念节期的模式
逾越节、七七节和住棚节等纪念节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以体验的方式教导神国度得胜的计划及其历史路径。特别是“出埃及模式”,与大卫的故事以及从巴比伦被掳归回的故事相连接。
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马太福音 6:9-10)。这篇祷文教导了人类的终极愿景:神与祂子民之间爱的关系。《诗篇》的结构被认为与主祷文的祈求相对应。
4. 诗篇的结构及其与圣经的关联
这些圣经框架不仅是解释的视角,它们正是《诗篇》结构被有意构建时所依据的蓝图。《诗篇》分为五卷,每一卷都与圣经的叙事深度关联,与圣约的应许和神引导的历史并行。作为一个整体,《诗篇》表达了耶利米书31:33中所描述的圣约之爱的统一性:“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五卷书可以大致分为一个“4+1”的结构:卷一至卷四代表“神的爱”,卷五是“子民爱的回应”。
卷一至卷四:“我要作他们的神”——由两个圣约编织的结构
要理解卷一至卷四的构成,最好不要将其视为单一的线性故事,而应看作一个具有两个交叉轴线的、神学意义深远的结构。一个轴线对比了“摩西”(植根于亚伯拉罕之约;卷一和卷四)与“大卫”(聚焦于大卫之约;卷二和卷三)。另一个轴线对比了“领导者”的视角(神的作为;卷一和卷二)与“被领导者”的视角(子民的处境;卷三和卷四)。这两个轴线共同呈现了神圣约计划的多维度图景。
卷五:“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子民对耶和华的颂赞
卷五是子民对前四卷中详述的神之祝福的回应。它遵循纪念节期的模式,包含了感恩和赞美的诗歌,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神国度最终实现的盼望。
5. 诗篇的汇编:历史背景与编辑意图
《诗篇》是由包括大卫和摩西在内的不同时代的各位作者所作诗歌的合集。据信,它是在从巴比伦被掳归回后被汇编成一个单一的合集。其编辑意图不仅仅是记录历史,而是要呈现一个贯穿整本圣经的宏大愿景,即神的祝福、子民的回应以及祂国度的最终实现。
这种编辑视角在《诗篇》如何将大量对摩西律法和先知书的引述编织在一起的方式中显而易见。它探讨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伊甸园中的两棵树(诗篇 1:2-3)、挪亚的洪水、出埃及(诗篇 106:21-22)、申命记32章、大卫的一生、圣城和圣殿,以及背离神的问题。上行之诗(诗篇120-134篇)中唱到:“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诗篇 122:1),唤起了从巴比伦归回的记忆。
结论:作为信仰旅程“地图”的诗篇
在整本圣经的“地图”上,《诗篇》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是旧约中最具启发性的一卷书,是通往新约的桥梁。通过不仅欣赏单篇诗篇的深度,也理解它们在宏大圣经叙事中的位置和作用,《诗篇》这本书便呈现出更丰富的意义,并能深刻地引导我们走自己的信仰之旅。